“洗牌”后的民宿业 如何推进“连锁化”?
民宿因“小而美”、“非标”等特性得到井喷式的发展,近些年备受社会大众追捧。民宿经济也被各级政府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为资本和政府关注的热点。但随着大环境的变化,民宿近些年也加速洗牌,如某知名民宿集聚地,高峰期达到9000多家,目前也只有2000多家在继续运营。一些经营业绩良好的单体店民宿正渐渐走向“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方向。下面就跟随河南民宿装修设计公司金博大装饰小编一起来看看民宿连锁化发展趋势!
/ “国标”政策必然形成
早在2017年相关部门就发布了有关民宿分级标准的政策,而在2019 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再次发布民宿新标《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代替了2017年版本,将原来的金宿、银宿两个等级,修改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3个等级,并明确了3个等级的划分条件。2021年,文旅部再次更新新标准,将旅游民宿等级划分由之前的三星级、四星级和五星级修改为丙级、乙级和甲级3个级别。
可见,当下民宿业的分级标准在持续优化,监管部门也越来越看重民宿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而民宿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利好渠道,在随着“国标”的推出和不断更新后,各地更是纷纷开始发力打造标准化民宿,培育等级民宿。为了等级民宿能够成功“落地”,也侧面推动了民宿连锁化的发展。
/ “先天不足”催生连锁需求
民宿被称之为一种“有温度的住宿”,在开始投资经营的时候大都抱有一份情怀,这份情怀或者某些其他因素在经营前期,会激励从业者的能动性,但伴随着行业的发展,“投入成本高、收益慢”这类依靠情怀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这是很多行业都难以摈除的业内常态,民宿也不例外。
实际上,民宿的“洗牌期”一直在更迭,根据近年来民宿市场的变化,可以发现经营民宿平均3年左右为一个坎,许多人会在3年到5年之间选择退出。而这期间积累的各种口碑和客户关系,也会随之烟消云散,新一轮经营者一切都得从头再来。
其中的重要原因,或许是产权和经营权分离带来的不确定性。或者说,商业模式的先天不足带来的不安全感。目前国内各地风起云涌的文旅特色小镇项目虽然能解决产权大问题,却又在其它方面存在先天重要缺陷。诸如此类的先天因素,单体店民宿客栈大多难以持续经营。民宿行业超过十年的品牌屈指可数,短时间爆红的单体店马上就会面临“是否可持续发展将美好情怀带给身边更多人”的难题,这也助推了民宿开始走向连锁化。
/ 品牌刚需的“安全感”
当下,消费者无法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品牌认知度、信任度成为选择某款产品的基础点。随着消费升级,连锁品牌、产品体验强的住宿业态已然成为了旅行者们的首选。多数人去到陌生的城市旅行,安全感是首要考虑因素。而消费者会根据各自的预算区间来选择经济型、中端、高端、奢华等不同级别的酒店,但唯一不变的一定是酒店所具备的品牌化、连锁化特性。
以酒店为例,空间秘探观察发现,当代消费群体外出旅行选择连锁酒店的占比已超过总体的80%。因为在消费者的观念里,品牌就是一种安全背书,连锁化则代表质量与服务的保障。“安全感”已然成为消费者的基础需求,为了实现这种需求,连锁化必将得到民宿业态的广泛实施。
可以看出,在民宿行业于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连锁化已是市场经济之下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由之路。随着民宿业标准化走线的持续拉长以及先天缺乏的市场需求,不仅使连锁化成为了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首要选择,更是成为了基本经济规律之下,以规模化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