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老建筑改造酒店 我拍酒店装修设计案例



充分尊重当地建筑形制,捕捉环境与建筑之间的叠穿意境,构成舒适有氧的酒店基因。采用简约笔法呈现室内光影美感,结合人文审美与自然馈赠,让城市氛围与精神追求达成共识。走进姑苏区学士街,一家保留了江南气韵、被绿植环绕的酒店将人们带入了谧境,这即是本案。
在700㎡的空间里,以最简单的材料去呈现出氛围感,联通内外,惬意无限。通过特质不一的玻璃,制造有趣的隔断效果与纯净的宽幅框景,妙用造型斜度活跃视觉叙事,融汇自然,赋能美好,将非凡的创造力诉诸克制的语言加以呈现。
坡屋顶,消解了建筑方盒的硬朗感,极具历史沉淀韵味的瓦片适配院落布局,还原了老城区的时代记忆。粉墙黛瓦映衬绿意,让建筑群显得内敛又明媚。梳理在地文化与旅游业态交融的可能性,展开互不矛盾的实践,确立崭新的古韵外形与现代化细节。
楼梯与天花板交织成45°的角,角点与房梁在同一条线上,顺势连接了右侧的两根立柱,至此,划定了此区边界。在楼梯与服务台之间穿插一块落地的艺术玻璃,展现半透明的障景趣致,依附于玻璃的几何线条垂直交叉,呼应立柱与天花板,并突出了酒店LOGO。服务台呈悬空状态,贯彻空间的通透感,其长条形状与两侧的卡座呈错落关系,暗自呼应上下楼梯的起伏韵律,诠释跨空间的联结。
拱形天花、室外隔墙、镂空尺度、座位分布皆遵循对称形式,释放出强烈的秩序感与稳定感,用暖黄色调渲染空间基底,呈现最真实的光影活动,对话摇曳的树、来往的人、多变的情景。光影之线,冷暖之线,虚实之线,演绎发散式表达。
将体块嵌入玻璃幕墙,制造上下留白的透光效果,对应第一段楼梯的起点与终点。阶梯使用的灰调石纹与艺术玻璃展露的絮状纹,打破几何形与纯色块的寂静感,为空间汇入了自然生机。汲取江南园林之韵,打造清幽框景。摆置艺术作品,丰富一隅情绪。
无遮挡布局与宽敞动线在门被打开的一瞬间,提供了“开门即见景,移步即入境”的体验。向下倾斜的吊顶,用温馨的光为卷轴画般的窗景勾边,十分契合苏州的人文调性。将浴缸设置在窗前,满足边放松身体边欣赏美景的诉求。床头的年轮之纹大气、野性,墙上的镜面将室外的绿叶“移”至床头,呼应室外树景,营造置身自然的氛围。
隐藏灯带对接窗帘盒,促成房间内的视觉延伸。露台侧墙,以水墨笔法描绘江南水乡,以字入画,道出雅韵,斜置于露台上的酒店LOGO更显个性。洗漱区利用大量玻璃传递通透感,异形镜面与玻璃互相映照。洗漱台以温暖的色彩中和材质的冰冷感,借天然纹理响应“复归于自然”的意境。
套间,拥有独立的休闲区,虽与睡眠区相隔,却不影响人与空间互动。睡眠区移门的色调与墙面相近,从而达到“隐身”效果。编织肌理赋予纯黑结构手工温度,唤醒度假休闲气息。门把手、浴室门上的挂杆、将电视包裹起来的凸出结构,以对比之力产生重点提示的效果。
萦绕轻盈感,降低人为场景对自然风景的干扰。定制半高床头,导引屋内动线走向,给予睡梦中的人安全感。从墙面上的淡黄,到柔帘褶皱的芥黄,再到“蘇州”二字承载的纁黄,逐渐变深、趋暖,以敞开透气的方式碰撞天空的蓝和树叶的绿,注解自然与人文。
下一篇:暂无